助动车的未来
助动车的未来 助动车是中国特色。老大有话,“谁治助动车,我就治谁”。一句话放开了一片蓝海。不上牌,没人管,满街跑。 助动车并没有太多技术门槛。机械都是摩托车部件,动力换成了充电电池。业界奋力一搏,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。目前是雅迪、绿源、新日、捷安特、爱玛五大,但是都不超过10%的市占率。二类品牌更是百花齐放,数不胜数。门槛低,哪一家都没有护城河。 未来会有一家独大么?我看一定是这样的。都杠着,谁都活不痛快。稍有闪失,就被洗掉了。唯有出奇制胜,扩大市占率,才可能拿到成本优势,成为三足鼎立之一足,最后形成垄断之势。国内竞争已经白热化,能想的办法估计都试过了。市场洗牌和集约化的过程非常残酷。众多厂商生死在此一线。唯国际市场尚有一搏。 中国在世界机械行业有全产业链竞争优势,电池电机优势更加明显。助动车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。剩下就是国产厂商怎么做了。 我认为有两点可以深入,可能找到突破口。一是,每个国家对助动车和相关产品的政策不同,提供的可能赛道也不同。电动滑板、助力自行车、电动摩托、电动三四轮车到电动汽车,产品线较长。切入市场,厂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,因国施策。发达国家可能提供优惠政策給助动车或类似产品,填补运动滑板、自行车和汽车代步的重叠空间。而像非洲、印度和东南亚这样的发展中市场,便利出行是一种需求;小商小贩搬运贩卖是另一种;先富家庭买汽车前的必备也算一种。综合地球村基本需求,可能找到一个焦点。打造爆款。只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,扎实落地服务,市场空间就有可能打开。 第二点,我想到南非黑人对丰田7座面包的热爱。这款车是1980年代开始世界热销的。4Y发动机省油可靠。整车结构紧凑,材料扎实耐用。它是南非被盗率最高的车辆。太好变现了。跑了50W公里,发动机可能要大修。他们不修,直接从中国进口仿制的4Y发动机。换新比修旧更划算。一台丰田7座就是硬通货。特斯拉在制造环节借鉴了很多。国内市场过去那么多的空调厂,现在大家都知道格力。二手市场就认它了。算是另一种硬通货。那么,助动车能不能也做成传家宝一样,成为普通家庭的一件硬通货呢?我想是有可能的。一分价钱一分货,都摊在桌面。最终还是要回到品质和成本,再回到市占率。有量就有筹码。能不能先把筹码用上呢?我在宁波鑫洋电器做电水壶时用过这招。当时的市场格局跟目前助动车的市场有些类似。鑫洋也因此脱胎换骨,脱颖而出。 攘外再来安内。有两年时间,我看能成。
页:
[1]